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掌举束
穟茎柳不忘劬劳卓树殊勋弘济斯世功成身退屡欲
逊位卧疾登舟去方镇若脱屣非明智卓行能与于斯
乎梅 陶称
之曰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魏
武用智倾汉夫岂公之比哉公之忠诚凛秋霜而贯白
日然观晋史庾亮之传应 (第 8a 页)
而谤议之易腾此天下之通患也以在京法司尚且顾
忌如此则在外可知矣昔皋 陶称
舜曰与其杀不辜宁
失不经圣人之仁盖如此伏望陛下因雨水之灾广好
生之德特敕两京法司将见监重囚再行详审凡 (第 15b 页)
臣再议其间名分所关非细
故也夫名正则言顺若曰如定陶共皇称兴献帝则兴
王国也安有帝其不可一也若曰如去定 陶称
献帝则
七庙之中似无小宗称帝合大宗之位其不可二也献
王义不可一日不立后以王嗣帝其尤不可三也由是 (第 25b 页)
乎梅 陶称
之曰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魏
武用智倾汉夫岂公之比哉公之忠诚凛秋霜而贯白
日然观晋史庾亮之传应 (第 6b 页)
大难立大功
亦由温峤辈激以天下之大义不相异同故侥倖石头
之捷如其中为进退事几败于垂成则何异于敦乎梅 陶称
其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亦过论也
虽然晋之危而复安亡而复存实资其力此为诸臣之 (第 5a 页)
  与孙司寇书
朔后一日薄暮书吏送秋审册到仆以讨论三礼及阅

庶常课艺事方殷未得到班次日薄暮书吏持审单至
见云南绞犯吴友柏改缓决随翻供招衅自友柏起既
迫杀亲兄之子并伤寡嫂左右手及族弟穷凶极恶万
无可原夫圣人不得已而有刑戮岂惟大义实由至仁
盖致天讨于有罪则不敢不杀哀民彝之泯绝则不忍
不杀所谓刑期无刑辟以止辟也自古典刑之官皆以
刻深为戒故宅心仁厚者不觉流于姑息又其下则谓
脱人于死可积阴德以遗子孙不知纵释凶人岂惟无
以服见杀者之心而丑类恶物由此益无所忌转开闾
阎忍戾之风是谓引恶是谓养乱非所谓迈种德也昔
虞舜刑故无小其命官曰怙终贼刑而皋 陶称
之曰好 (第 16a 页)
夷大
难立大功亦由温峤辈激以天下之大义不相异同故侥倖石
头之捷如其中为进退事几败于垂成则何异于敦乎梅 陶称
其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亦过论也虽然晋之危
而复安亡而复存寔资其力此为诸臣之冠而著之于史焉予 (第 3a 页)
陛下许其所陈,济其此举。淮泗寿阳所宜进据,臣辄简练部分。乞槐棘参议,以定经略。(《晋书·庾亮传》)
斩陶称上疏

  案称,大司马侃之孽子,父亡不居丧位,荒眈于酒,昧利偷荣,擅摄五郡,自谓监军,辄召
  其性拙直,其行孤危,所至士民好之,而扼于上官长吏,宜将困踬以终矣,天子明诏大臣露章荐贤,遂以县令为江督陶公、苏抚林公以其名上。 陶公称
之曰:精勤卓练、有守有为。林公称之曰:学问优长,所至于山川形势、民情利弊,无不悉心讲求。故能洞悉物情 (第 157 页)
鼎以接彼人。奉 命在境。封其书上之。 上下备忘于政院。而其中引用吴徐盛等。岂谓江南无寸铁之语以警之。 陶称
以皇帝命。以其载来米折价徵银。我国尽出地 (第 242L 页)
,契。曷为不荐也。两人俱尧朝耆旧。帝舜即真之后。便当即亡耳。故禹谟以下。无二人语。天地之大德曰生。皋 陶称
舜不过曰好生。禹赞皋陶。亦惟曰种德。君哉臣哉。体天而已。
人心道心。整庵作体用看。所谓精一执中者。若 (第 242L 页)
问旬朔于蓂荚。访节序于蟪蛄。彼人间之大孝。亦由侬而攸叙。斯大舜之烝烝。呼旻天而怨慕。𥌒允若而象郁。 陶称
万古之大孝。文王朝之日三。问起居于内竖。不安节之如有兮。忧罔极之形色。曾氏养之养志。岂徒有乎酒肉。毁 (第 540L 页)
人。退 陶称先生
曰。先正既又举似其祭酒圃隐寒蠹静晦心学。而比而同之。使之闻于天下。则退陶之所尝徵信于毕佳舆地之言者。 (第 304L 页)
  总序
天地之于万物。生之以春。肃之以秋。圣人之于万民。爱之以仁。威之以刑。盖其肃之也。所以复其原也。其威之也。所以并其生也。秋在天地为义气。而刑为秋官。其用一也。然天地之道。无心而化成。故运行而不差。圣人之法。待人而后行。故必致钦恤之仁。明慎之心。然后可行也。苟不得人。末流之弊。必至于残忍之暴。惨刻之祸。非徒民受其害。终必怨归于上。伤阴阳之和。召水旱之灾。而国随以危矣。故圣人之制刑也。非欲恃此以为治。惟以辅治而已。辟以止辟。刑期无刑。苟吾治之已成。则刑可措而不用矣。故皋 陶称
(第 436L 页)
。本于仁义礼乐。而民有不率教者。有刑以齐之。是特补治之具耳。故刑法虽设。而钦恤之意未尝不行于其间。皋 陶称
舜之德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第 437H 页)